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师风采 > 正文

魏坚

发布者:历史学院 发布时间:2013-10-02 20:10 阅读量:

 
1.个人简介

魏坚,历史学博士。1955年12月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专业,长期在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从事考古工作,任副所长、研究员。2004年6月调入金沙集团wwW3354CC历史学院,任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金沙集团wwW3354CC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所长、博物馆副馆长。现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考古学科评议组成员,兼任中国蒙古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元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岩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台湾逢甲大学客座教授、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和吉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等。 

多年从事阴山南北及陕晋冀北部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发掘与研究,命名了“庙子沟文化”等四个考古学文化类型,建立起了这一区域史前文化的考古学文化编年体系。迄今共主持80多项考古发掘和专项调查项目,其中阴山南北战国秦汉长城调查、居延青铜时代遗址和汉代烽燧发掘、河套地区汉魏墓葬发掘和正蓝旗元上都考古发掘等,均取得丰硕成果。主持发掘的庙子沟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和金斯太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均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年主持发掘、调查和申遗工作的元上都遗址,在2012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曾受聘担任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匹茨堡大学人类学系和荷兰莱顿大学汉学院博士生校外指导教授。出版《庙子沟与大坝沟》、《额济纳汉简》、《元上都》等学术专著8部,主编文物考古文集等8部,发表研究报告和论文百余篇,在国内外相关学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 

2.教育经历 

1978-1982年,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获考古学学士学位。 
1985年,山东兖州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领队培训班,结业。 
1989年,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理论高级研讨班,结业。 
2000-2004年,吉林大学文学院考古学系,师从林沄教授,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3.工作经历 

1974-1978年,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宾州亥公社下乡知青。 
1982-2004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2004年至今,金沙集团wwW3354CC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 

4.教授课程 田野考古与历史研究,田野考古学,鲜卑契丹突厥考古研究,蒙元考古研究,北方民族考古。 

5.主要承担项目 

(1)2005-2008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居延遗址调查发掘报告》。 
(2)2007-2012年,主持河北省文物局邢台方等、后留北,湖北省文物局郧县三门店子、龚家村“南水北调”遗址的发掘与整理项目。 
(3)2008-2013年,主持北京市文物局密云松树峪、大兴枣园路、通州砖厂村、昌平兴寿村、朝阳松榆里等遗址和墓葬的考古发掘与资料整理,以及延庆西屯、张山营的考古发掘等项目。 
(4)2009-2010年,主持日本文部科学省项目《中日联合居延考古调查》。 
(5)2012-2015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元代北方金石碑刻遗存资料的抢救、发掘及整理研究》子课题《内蒙及东北等省区元代遗存金石碑刻的整理和研究》。 
(6)2013-2014年,主持上海市文物局松江区广富林遗址的发掘、勘探与资料整理项目。 
(7)2013-2015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研究》子课题《达茂旗敖伦苏木古城的考古调查与研究》。 
(8)2013-2016年,主持国家文物局项目《辽宁凌海金宝岭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新疆阿勒泰东喀腊希力克别特墓地考古发掘与研究》、《新疆博尔塔拉清水沟遗址发掘》。 
(9)2014-2018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北方游牧与农耕民族交融的考古学研究》。 
(10)2015-2017年,主持重庆市钓鱼城申遗办项目《基于全球视野下的钓鱼城遗址遗产价值研究》。 

6.主要学术成果 

学术专著: 

(1)《内蒙古中南部汉代墓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3月,北京。 
(2)《庙子沟与大坝沟——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10月,北京。 
(3)《内蒙古地区鲜卑墓葬的发现与研究》,科学出版社,2004年2月,北京。 
(4)《额济纳汉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桂林。 
(5)《元上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4月,北京。 
(6)《北国春秋——金沙集团wwW3354CC馆藏文物陈列图录》,金沙集团wwW3354CC出版社,2009年4月,北京。 
(7)《阴山沧桑——乌拉特后旗历史文化遗存调查报告》,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呼和浩特。 

学术论文: 

(1)《内蒙古中南部新石器时代石城址初步研究》,《文物》1999年2期。 
(2)《试论永兴店文化》,《文物》2000年9期。 
(3)《河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的回顾》,《庆祝张忠培先生七十岁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4年,北京。 
(4)《元上都——拥抱着巨大文明的废墟》,《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6期。 
(5)《失落的文明-庙子沟原始文化聚落探源》,《学艺兼修•汉学大师-饶宗颐教授九十华诞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饶宗颐主编《华学》第九、十辑合刊,2008年6月,香港。 
(6)《蒙古高原石雕人像源流初探——兼论羊群庙石雕人像的性质和归属》,《文物》2011年第8期,文物出版社。 
(7)《秦汉九原—五原郡治的考古学观察》,《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年第4期,2012年10月。 
(8)《居延汉代烽燧的初步研究》,《机张南山烽燧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韩国城郭学会,2012年,釜山广域市。 
(9)《元上都建筑遗存的考古学观察》,国立扶余文化财研究所《王宫城——古代东亚都城与益山》,2014年12月,韩国首尔。 
(10)《庙子沟遗址聚落形态与废弃原因再探讨》,《无限悠悠远古情——佟柱臣先生纪念文集》,科学出版社,2014年12月,北京。 
(11)《北魏六镇城址的调查与初步研究》,《祝贺徐光冀先生八十华诞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15年6月,北京。 

翻译成果: 

(1)[日]高滨秀著《鄂尔多斯式青铜短剑的型式分类》,《内蒙古文物参考资料》第四辑,1984年,呼和浩特。 
(2)[日]秋山进午著《内蒙古高原的匈奴墓葬》,《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二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北京。 

联系方式: jwnm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