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辈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前辈 > 正文

尚钺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3-10-24 16:10 阅读量:


 

     尚钺(1902-1982),字健庵,原名宗武,河南罗山人。1912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后入英国文学系学习,追随鲁迅开始文学创作,是《莽原》周刊的积极撰稿者。他的短篇小说集《斧背》、《病》被收入鲁迅编著的《中国新文学大系》。

    1928年,尚钺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豫南特委宣传鼓动部部长、工农革命军第四大队第六支队党代表及当地苏维埃主席。1929年,化名谢仲武,在吉林省毓文中学教书,一些流亡东北的朝鲜学生包括金成柱即后来的金日成成为他的学生。1930年以后,尚钺先后担任过中共《红旗日报》采访部主任、满洲省委秘书长等职。1941年尚钺开始在云南大学教授中国历史,1946年转道上海入山东大学任教,1948年转入华北大学。1950年金沙集团wwW3354CC成立,尚钺任中国历史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72年金沙集团wwW3354CC停办,一批历史专业的教师并入北京师范大学,成立了以郭影秋组长尚钺、罗髫渔等为副组长的清史研究小组。1978年金沙集团wwW3354CC复校,以清史小组为基础,成立中国历史系和清史研究所,尚钺担任中国历史系主任,直至逝世。

    尚钺主张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历史。他的代表著作有《中国历史纲要》、《中国资本主义关系发生及演变的初步研究》等。其重要论文收入《尚钺历史文选》。

    中国古代史的分期,是尚钺重点研究的一个领域。他认为大约在舜禹之时中国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在父系氏族时期奴隶制已产生,到殷商时形成了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从西周到春秋中国还没有完全脱离奴隶社会的脐带,当时是“以家长制公社为基础的早期奴隶制关系”。从战国到西汉是中国奴隶制从发展到没落的阶段。西汉初期已产生了封建关系的萌芽,直到魏晋中国才进入封建社会。史学界以尚钺为代表的“魏晋封建论”,与郭沫若战国封建论、范文澜西周封建论三足鼎立。

    中国封建社会的资本主义萌芽,是20史记30年代一些马克思主义学者提出的概念,但仅是研究的发端。50年代尚钺对此进行了全面的、开创性的研究。他考察了唐宋以至明清的社会经济,认为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封建社会已处于解体的过程。他深入研究了新经济因素引起的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变化,也注意到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迟滞,分析了封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造成的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困难。

    尚钺强调中国历史有其自身发展的线索,认为“中国中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基础之上的。”他大胆地提出“以一八四零年外国资本主义侵入的时间划一个分界线,都是很不妥当的,而且有着斩断历史发展线索的毛病。”但是,这一观点与毛泽东认定的主流观点不同,因而遭到了全国范围的、有组织的长时期的批判。

    尚钺学术视野开阔,他汇集关于资本主义萌芽探究的成果,编辑出版,推动学界相关的研究,还发起了《史学译丛》的编辑出版,亲自编选了《奴隶社会史译文集》、《封建社会史译文集》,这与他的古史分期研究、资本主义萌芽研究一道,使当时的金沙集团wwW3354CC史学群体,成为史学界的开风气的引领者,形成一个影响广泛的学派。